人物传媒网专访金仙观主持贾慧法道长
2018-04-16 17:20:20
  • 0
  • 0
  • 8
  • 0

文/温之白 摄影/郭建波

早就听说,在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终南山子午镇西侧的子午峪内,隐逸着一座气势不凡的全真派道教宫观,名曰:金仙观。而说起这座观邸,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我们就不得不说。他就是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九代玄裔弟子、金仙观主持贾慧法道长。

之所以必须要说,是因为贾慧法道长不仅仅是这座道观的“当家”,而且还是它的主要筹建修葺者。可以说,他为这座道观及其周边古遗产的保护和文化传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众所周知,子午古道是历史上著名的交通要道,古时的“子午峪”是长安通往巴蜀之地(或汉中)的主要交通要道。现谷内至今仍存在着诸如栈道、摩崖石刻等古代遗存。

后来,这条古老的交通要道的秦岭北部出峪的位置向西边的峪口转移,尤其随着民国时期开辟的“西万公路”将出口移向子午峪西邻的“沣峪”,“子午峪”就被冷落了。随之,“子午峪”内从汉、唐时期大批建造的庙宇道观也遭到废弃,只遗留下座座残垣遗址。

子午谷废弃后,谷内道观亦随之减少,加之山洪洗劫,大部分只留遗址,唯玄都坛及金仙观保存至上世纪60年代。

2004年,为了弘扬道法,保护和传承金仙观文化遗产,贾慧法道长义无反顾,担负起了募筹资金,招工维修重建金仙观的责任。从那时起,贾慧法道长便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这座道观的重修振兴。

除了需要四处奔走,筹措大量的资金之外,他还要每天忙于管理宫观事务、进行正常宗教活动、依法与宗教管理部门交涉落实政策,培养新入道的年轻道教徒,带领道众以谋自养,接待韩国等国际人士来访等等,诸事纷繁,心力均劳。但贾慧法道长任劳任怨,全力以赴,不几年便完成了金仙观主建筑群的修建工作,并开始对外开放,以满足各界人士瞻礼的需求,一时间,竟然这座曾经被冷落了的观邸成为了终南福地道教宫观中道风蔚然的楷模。

重新修整后的金仙观坐南朝北,背倚金仙峰,与小五台遥相呼应。殿阁楼台依山从水,借势成景。建筑对称布局,中轴线上为五级阶地,由上而下递建灵官殿、上善池、金仙殿、十方堂、太清大殿,两侧以配房等建筑分隔为三进院落,构成一组殿堂楼宇、鳞次栉比、主次分明的建筑群。加之摩崖壁画、磐声鸟鸣,故事传说的点缀,使得这块风水宝地平添几分玄妙和灵气。

根据历史记载,金仙观是韩国人的道教祖庭。“金仙观”的恢复,使得越来越多的韩国道教人士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寻根问祖”,进行宗教活动和中韩文化交流。

也正是因为在贾慧法道长的重视和主持下,才使得古已有之的玄都坛、摩崖石刻、老君洞遗址,宋代青砖等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道教文化遗产得以留存,为研究西北道教史,促进中韩道教文化交流,留下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可以说,是以贾慧法道长为代表的所有道众们的御气修整,重新赋予了金仙观以新的使命和生命力,也使金仙观不仅仅成为全真道在中国的新道场,更成为韩国道教的祖庭,为后人而追慕与向往。

贾慧法道长是甘肃正宁人,道名贾法圆,号,清尘道人,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九代玄裔弟子,承法于陕西陇县龙门洞。现为中国道教协会理事、陕西省道教协会副会长、西安市道教协会副会长、长安区道教协会会长、长安金仙观主持、太乙宫主持。长安仙道书画院院长。

贾慧法道长,不仅仅是一位中国道教文化的坚定弘扬者,更是一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践行者!他为传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慈善事业、构建和谐社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从而谱写出了一篇灿烂的人生华章。

他的理想是道行天下,将道教弘扬天下。但作为一位道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并未像古人一样高坐于堂、闭关自守,而是与时俱进,研道弘道,将道教落地生活化。在他看来,红尘即是道场,弘道传道的途径是形式多样的,诸如生活中的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等这些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无一例外的都可以上溯到道教文化,不仅如此,万事万物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最终都归于道。可谓万法归宗!

所以,贾慧法道长还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仙道画家。

贾慧法道长自幼习书画;因缘方入道,修持至如今。师从先贤之道,炼心以入红尘,专工花鸟山水,自然人物以临;清逸而不群。后又得全真任法融大师点化,遂从事玄画仙迹,谈玄论道。其书画作品清净养蕴,空灵自然,不仅流露出深厚的传统功底,更有中西结合,与时代同步的笔墨神韵。是诗是画又是天籁之音的和谐,更是慧法道长心灵的物化。可谓:“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贾慧法道长这种超然物外的艺术才华,充分表现了他广博的文化底蕴,儒、释、道三家学说的文化精髓,更是在他的画笔下得到了三合一的有力诠释。

在这方面,他有一副很有意思的代表品性作品“一团和气”最能说明问题。“一团和气”的整个艺术形象浑然一体,创书画最高境界,艺术形象渗透中国文化精髓“和”文化、中间形象代表佛家、左边是儒家形象、右边是道家形象,儒释道三体相依成圆型,意在圆通,三教合一、世界大同之境界,一团和气的艺术品质凝聚了和文化的精髓。在雅蕴享儒释道精髓、 细细品味慧法道长的作品,笔墨间在传统基础上历久而弥新。

近几年来,贾慧法道长先后在西安、广州、顺德、兰州、香港举办个人画展,其中不少作品曾在日本、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台湾等地展出,作品多次荣获省级与国际大 展优秀奖,并有百幅作品在国内外展出,发表收藏。其名被收《中国美术家》、《中国扇子艺术精品集》、《世界名人录》等多部辞书。《贾慧法画选》是画家近年 来力作之一部分,从中可以看出其扎实的功底,良好的气质与博厚的文化修养。

对中国人而言,其人生哲学的理论来源无非是儒、释、道三家。儒家提倡存心养性,释家提倡明心见性,道家提倡修心炼性,三教无外乎都重在一个心字。而贾慧法道长扎根于道教,谨遵“归根复命”、“正己化人”的道统,勤修苦练,矢志不懈,为传承、弘扬道家真谛孜孜以求。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此语大有深意。道教文化博大精深,玄妙无穷。作为中国当代道教的代表性人物,贾慧法道长守心明智为用,法从大道而行,淡泊名利,御真修行,但守岁月,存心于道。而且经常修宫建庙,印经造像,修桥补路,戒杀放生,惟慈悲之本,绝贪恋之意,立心好善,自待功行圆满,天必赐福。

回顾这几十年所走过的风雨坎坷,贾慧法道长从未退却过。世界那么大,道行天下不仅仅是一句话,而是逐步脚踏实地去实现,将道传遍于世。正如王安石的诗所言:知世无梦无所求,无所求心普空寂;还似梦中随梦境,成就河沙梦功德。

当笔者问及对修行的理解时,贾慧法道长说:所谓“修行”,就是从做好自己身边的点点滴滴入手,进而再去奉献社会。关于奉献社会,这是我们出家人修行不可或缺的。要大积阴功,心存善念,长存济世利人之心,这也是我们道教历来秉承的“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本本分分做好身边的点滴,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就是修行。”事实上,这也是他的人生信条和做事风格。正所谓:“行走坐卧,不离道也”,“大道须臾不可离,可离者非道也”。

正是在这种风格的指引下,自他担任金仙观、太乙宫住持以来,即以弘扬道教文化为己任,带领着道众在弘法传道、济世度人的修行世界里,一路披荆斩棘;处处展现着新时期全真道士的精神风貌,从而向广大信众树立虔诚信仰、正信正行的良好榜样。

闵智亭大师编著的《道教仪范》中有言:“高功:清净身心,阐扬教法,随坛作仪。”如何阐扬教法?先立其德。所谓大德者,精诚所致,专一不二,清净无为。我所见到的的贾慧法道长,就是这样一位“大中致和,笔墨有道”的道教代表级人物。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曾经有人说,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就是成为一名有道之士,遁入仙境般的丛林之中,逍遥自在。这是一种很清雅地追求,随着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或多或少,总带着这样一番浪漫的色彩。为什么?有人说,当我们立身处世的时候,中国人每个人都是儒家,但是当我们独自一人静静地与心灵对话的时候,却真正渴求成为一名道家。

而贾慧法道长的人生道迹却告诉我们:唯有以更深沉的济世回报国家、奉献社会;以更坚定的宗教情怀学高圣、继前贤、体真道、修真行,才能真正不辜负道的真义之所在!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