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学一个诗技】之:紧致3D
2018-08-28 11:01:36
  • 0
  • 0
  • 1
  • 0


声明:

最新,最实用的现代诗实战技术。选一首令人难忘的好诗,用一分钟时间,把一个诗歌技巧讲明白。如要快速解读,可直接跳到染色处,再读技法部分即可。

 

 

栀子花的栅栏

诗/阿毛

 

当我还是孩子时

看着

 

栀子花的栅栏

各色猫翻过来翻过去

 

我在院子里跑来跑去

从不停息

 

现在我累了

靠着栀子花的栅栏睡着了

 

阳光和花影罩着我

像襁褓罩着小公主

 

猫眯着眼看我

风过来吻我

 

我一翻身就把

院子、栅栏、阳光、花影抖老了

 

 

技法:

【紧致3D】诗有一个重要的美学导向是画面感,这个概念包含的要素很多,色彩感和立体感就是其中重要两个。写诗的时候,朋友们可能很注意色彩的搭配,却常常忽视空间立体感的营造。即使注意到立体感,也不太留心意象的聚拢,比如,鸟在天上叽喳/人在路上边走边吃/鱼在水里游过来游过去,空间是立体的没问题,但三个意象没有任何交集,各自离散,导致诗的结构一盘散沙。那么,有没有一种法子既保证了空间的立体感,又能实现意象的聚拢?有。

紧致3D:相对于松散3D而言的概念。是指A运动所在的平面,与B运动的轨迹,之间存在交点的三维空间诗写方式。通过此技法,可以使诗歌相对松散的意象,联系紧密起来。

概念比较拗口,结合例子您就明白。

 

 

剖诗:

各色猫翻过来翻过去

我在院子里跑来跑去

诗句很唯美,但并不“小散文”,为什么?我试用“紧致3D”技法剖解一下写作心路。

第一步:确定A运动所在的平面(简称A平面)

院子

第二步:写出 A运动

我跑来跑去

第三步:写出B运动

猫(在栅栏上)翻过来翻过去

第四步:检查A平面与B运动轨迹间有无交点

猫是从院子(A平面)离地跳起再落地,每一次翻越都和A平面有两个交点。紧致3D技法使用成功。

 

 

造句:

1.

第一步:确定A运动所在的平面(简称A平面)

水面

第二步:写出 A运动

渔舟摇过

第三步:写出B运动

一条红鲤冒出头,吐个气泡

第四步:检查A平面与B运动轨迹间有无交点

红鲤是在水面(A平面)上冒头吐泡,与A平面有一个交点。紧致3D技法使用成功。此时可以对诗句进行一下修饰与美化:

月光水面

渔舟摇过睡莲微颤

一条红鲤冒出头来,吐个气泡

比月光还亮

 

2. 

第一步:确定A运动所在的平面(简称A平面)

田地

第二步:写出 A运动

水牛从西犁到东

第三步:写出B运动

白鹭落下,又飞走了

第四步:检查A平面与B运动轨迹间有无交点

白鹭是在田地(A平面)上起落,与A平面至少有一个交点。紧致3D技法使用成功。此时可以对诗句进行一下修饰与美化:

田地翻开新红

水牛从西犁到东

白鹭落下,又飞走了

 

 

重点:

使用本技法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A运动B运动不能共属于同一平面,这样无法产生3D效果。举个失败的例子:

草原上,一只马在飞跑

一群人在迁徙

马与人共存于同一平面,未形成3D效果。

 

2.A运动B运动不限于A、B两个物体。可以做广义理解。例:

蚂蚁左摇右摆

人奔行于城市两点之间

一夜间拔起的高楼,烟囱

从天上坠落的星斗

解读:蚂蚁和人的运动都在同一平面上,都可视为A运动。高楼和烟囱还有星斗的运动轨迹都与A平面有交点,都可视为B运动。有了这个认识,多少意象都不成问题。

 

 

巧记:

如果还记不住,请把一支笔扎在一张有花纹的纸上,那么就形成一个紧致的3D结构。对应概念,如果把这支笔视为B运动轨迹,纸就是A平面,纸上的花纹就是A运动轨迹。

 

 

感悟:

意象再多也不怕,就看怎么串联。

 

 

思考:

《百草园与三味书屋》里,鲁迅先生写道: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其中最关键的三个字是什么?

 

 

诗人简介:

十耘,人称十耕。一片写诗的树叶,一条有故事的虫子(当然,这虫子不吃树叶)。荣获全国徐志摩微诗歌大赛一等奖,凤城诗赛一等奖,首届国际微诗大赛大西洋赛季优胜奖,“坤明杯”微诗大赛最佳评委奖,全国精短文学大赛“十佳诗人”,新浪微故事大赛金奖,首届科幻微小说大赛二等奖,善文化微散文大赛二等奖等奖项。诗作入选《2015中国诗歌年选》、诗集《一首诗•一座城》等,作品在《星星诗刊》、《小诗界》、《中国诗歌网》等多家报刊杂志、网媒发表。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